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产经生活 > 民生消费 >

上市没几天iPhone 17已跌破发售价,第三方平台价格战激化

2025-09-15 08:38 来源:中视财经网T|T

  iPhone 17系列自2025年9月上市后,即面临价格暴跌的争议。尽管苹果官方定价维持在5999元起(iPhone 17)至17999元(iPhone 17 Pro Max),但第三方平台如拼多多等迅速推出百亿补贴,iPhone 17起售价降至4999元,较官网低近千元。这一价格差引发消费者对“黄牛套利”和“第三方低价”的争议,部分用户选择当面签收以规避风险。

  价格暴跌的直接原因包括供应链调整与市场策略博弈。苹果此前因eSIM问题推迟部分机型上市,导致市场供应紧张,而拼多多等平台通过补贴快速填补市场空白。此外,iPhone 15等旧机型价格暴跌至谷底(如iPhone 15跌至239元),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对新机型的购买意愿。

  价格战的连锁反应体现在市场选择与争议上。消费者面临“官网稳妥”与“第三方便宜”的两难选择,部分用户因价格差选择第三方平台,但需警惕黄牛风险。同时,苹果官方定价策略(如iPhone 17 Pro Max起售价13999元)与第三方低价形成对比,引发对“官方定价权”的质疑。

  这一现象对苹果品牌与市场生态产生深远影响。短期内,低价策略可能加速旧机型淘汰,但长期可能削弱品牌溢价能力。此外,苹果供应链调整(如iPhone 17内存升级、屏幕升级)与价格策略的矛盾,可能引发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新评估。

  展望未来,iPhone 17系列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分析认为,若供应链调整完成,价格可能回升(如预计上涨50美元),但短期内低价策略仍可能持续。苹果需平衡短期市场反应与长期品牌价值,以应对价格战带来的挑战。

  iPhone 17的“上市即跌价”事件,折射出消费电子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价格战的常态化。消费者在价格与品质间权衡的同时,苹果也需在创新与定价策略上寻找平衡点,以应对市场变化的挑战。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