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中视资讯 > 媒体热讯 >

人民日报谈“禁带电话手表到学校”:争议背后的教育管理难题

2025-09-09 10:34 来源:综合T|T

  近年来,关于“禁带电话手表进校园”的争议持续发酵,引发家长、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广泛讨论。这一话题不仅涉及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更折射出教育管理中的深层矛盾。

  家长建议禁止学生携带电话手表上学,认为其可能分散学习精力、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存在攀比、安全隐患等风险。部分家长认为,电话手表过度娱乐化、功能冗余,与教育目标相悖,呼吁通过制度约束其使用。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电话手表作为通信工具,可满足家长与学生的联系需求,但需合理规范使用。

  学校和家长在管理中面临两难:既要保障教学秩序,又要满足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需求。部分学校尝试通过分类管理、限定使用时间或功能优化等方式平衡需求。然而,部分家长担忧,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可能削弱学生的自控力,需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其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能力。

  教育部门的政策也面临挑战。尽管已有规定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但电话手表作为“半智能设备”仍存在监管空白。部分观点认为,应通过优化产品功能、限制娱乐化功能、加强家长监督等措施,推动电话手表回归教育辅助工具的定位。

  争议焦点还涉及安全与隐私问题。有观点指出,电话手表可能被用于不当行为,如监控学生隐私或引发校园欺凌,需通过技术手段与制度约束共同防范。此外,部分家长担忧,禁带政策可能加剧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障碍,需通过替代方案(如校内通信系统)弥补联系需求。

  未来,解决这一问题需多方协作:家长需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企业优化产品功能,教育部门制定统一规范。通过平衡技术便利性与教育目标,或可实现“科技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图片推荐

  • 1
  • 2
  • 3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