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学生李同学在2025年9月8日报到当天,因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以“不收自闭症学生”为由劝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李同学通过广东省残联推荐被录取,但校方以“担心影响其他学生”为由拒绝接收其入学。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对教育公平与残疾人权益的讨论。
李同学及其家长认为校方存在歧视性行为,认为学校在招生时未充分了解其病情,且其病情较轻,应被接纳。校方则辩称,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和言语残疾学生,且面试时未发现其自闭症情况,建议其寻找其他学校。这一回应引发公众对教育机构是否履行《残疾人保障法》中平等受教育权利的质疑。
专家指出,校方做法涉嫌歧视,违反残疾人保障法,应保障所有残疾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广东省残联已关注此事,并表示将与学校沟通解决。类似事件在自闭症群体中并非个例,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入学过程中屡遭劝退,家长和教育界呼吁建立更包容的教育环境。
公众对事件的反应强烈,认为校方回应缺乏同理心,忽视了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有评论指出,此类事件反映出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误解与偏见,亟需通过教育和政策改进来改善。此外,媒体和公众呼吁学校应采取更包容的教育方式,如陪读制等支持措施,以帮助自闭症学生融入校园。
校方回应事件引发的争议,不仅涉及教育公平问题,也触及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包容性。如何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同时,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机会,成为亟待解决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