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9月5日签署行政令,调整进口关税政策的生效范围,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根据白宫声明,特朗普政府将根据与外国贸易伙伴的协议调整关税,允许在协议框架下降低部分商品关税,但第232条(钢铁和铝制品)关税将保持不变。这一政策调整旨在平衡贸易与安全利益,但其具体实施细节仍需通过双边协议落实。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多国实施的关税政策持续引发争议。例如,2025年7月,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和墨西哥商品征收30%关税,但保留了调整空间,若对方在打击毒品、开放市场等方面取得进展,关税可能调整。这一政策引发国际社会担忧,部分国家已采取反制措施,如加拿大和欧盟提出反制措施。
政策调整的灵活性成为争议焦点。特朗普曾强调“人要灵活变通”,并多次调整关税政策,例如暂停对未报复国家的关税征收,引发记者质疑政策反复性。此外,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曾因关税政策被联邦法院裁定“越权”,导致政策生效被暂时搁置,显示政策执行面临法律挑战。
国际社会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应复杂。部分民众和企业担忧关税增加将推高成本,影响全球贸易流动。同时,美国国内抗议活动频发,民众对政策影响表达不满。此外,中国等国家也面临关税调整影响,例如美国对华关税叠加至54%,引发贸易摩擦。
政策调整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特朗普政府强调保护本土产业,推动制造业回流,但高关税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也出现波动,如贵金属市场受政策影响波动。
综上,特朗普政府调整关税政策的举措在国际、国内均引发广泛讨论,其影响涉及贸易、经济、法律等多个层面,未来政策走向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