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再次升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表示,8月1日将是美国对欧盟实施30%关税的“硬性”最后期限。尽管特朗普此前曾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双方在钢铝关税、农产品贸易等关键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欧盟方面已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动用反胁迫工具,以应对美国可能的关税打击。
事实上,这场贸易战并非首次发生。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曾对欧盟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引发欧盟强烈反击。尽管双方在2018年7月达成短暂和解,但2019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产品加征关税,导致双方再次陷入僵局。此次,随着美国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欧盟的反击也已箭在弦上,甚至有消息称,美方可能要求欧盟接受高达15%或更高的基准关税,远超此前欧盟勉强接受的10%水平。
从经济数据来看,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其工业产出在2025年1月出现环比增长,但出口却显著下降,显示出德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尽管工业订单有所下滑,但德国汽车业的表现仍为工业板块提供了支撑。然而,随着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德国制造业的出口前景将受到进一步冲击。
与此同时,日本也未能幸免于这场全球贸易战的影响。2025年3月,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4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为2.2%,低于预期值。尽管日本经济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长,但消费疲软和库存下降超预期,使得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此外,美国对日本的钢铝关税政策也引发了市场担忧,日本贸易大臣武藤洋二在华盛顿与美国官员会面后表示,未谈及豁免,但美国政府很可能将日本纳入其关税打击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贸易战不仅影响了欧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2025年6月1日,尽管意大利政局有所缓和,但欧美贸易战的威胁导致美股全面下跌。黄金价格在当天由涨转跌,COMEX 8月黄金期货收跌0.1%,报1304.70美元/盎司。这表明,市场对贸易战的担忧已经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情绪受到明显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这场贸易战也牵动了多国之间的博弈。2025年3月,美国和乌克兰代表团在沙特吉达举行会谈,双方就临时停火和矿产协议等问题展开讨论。乌克兰表示愿意接受为期30天的临时停火,并希望美国能提供安全援助。而美国则承诺将解除情报共享暂停,并与俄罗斯方面进行沟通。这一系列动向表明,欧美贸易战的紧张局势不仅限于经贸领域,还可能波及到国际安全与地缘政治层面。
然而,尽管贸易战的阴影笼罩,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例如,呼和浩特市在2025年3月推出了育儿补贴政策,对2025年3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给予财政补贴,最高可达10万元。这一政策旨在缓解育儿经济压力,提升生育意愿,同时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人口增长和家庭支持的重视。类似地,德国候任总理默茨也表示,希望豁免国防和安全支出的财政限制,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国家或地区,并投资5000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期改善德国工厂的前景。
总体来看,欧美贸易战的局势已经箭在弦上,双方在关税、农产品贸易、工业产品等多个领域存在严重分歧。尽管短期内可能通过谈判达成妥协,但长期来看,这场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减少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