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美元指数延续近期强势表现,当天上涨0.26%,在纽约汇市尾市收于98.888点。这一涨幅虽不及近期单日最大涨幅,但显示出市场对美元的持续看好。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走强的背后,是全球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以及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
从市场动态来看,当日全球风险资产价格普遍走低,而美元作为避险货币,自然受到青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攀升,升至4.6%上方,进一步支撑了美元的吸引力。此外,美联储在7月29日的议息会议中释放出积极信号,尽管没有明确提及加息时间表,但其对美国经济的评价更为乐观,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未来政策走向的信心。
与此同时,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也反映出美元的强势。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1欧元兑换1.1550美元,低于前一交易日水平;英镑同样承压,1英镑兑换1.5610美元,略高于前一交易日。相比之下,日元和瑞郎等避险货币则表现相对坚挺,但分析师认为,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仍将是影响日元走势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全球央行的降息预期有所调整。尽管此前有消息称英国央行可能在8月1日启动降息,但整体上全球降息预期已显著降低,尤其是在通胀持续高企的背景下。此外,美国7月份非农就业数据的发布也备受关注,市场普遍认为就业市场的强劲表现将为美联储提供继续维持鹰派立场的理由。
从技术面来看,美元指数突破98.89的关键阻力位,巩固了其短期上行趋势。一些分析师预测,若美联储在9月明确释放降息信号,美元指数有望进一步上探至99.177至99.838之间的关键回撤区间。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随着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逐渐明朗,美元的强势可能面临一定回调压力。
总体来看,美元指数在7月29日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乐观预期以及避险情绪的升温。未来,美联储的政策动向、通胀数据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继续主导美元的走势。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这些关键因素,以把握市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