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合肥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17.1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3.5%,较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东盟已超越欧盟,成为安徽省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安徽省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开放步伐加快,也标志着安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从具体数据来看,上半年安徽省对东盟的进出口同比增长34.5%,其中出口额为438.7亿元,同比增长29.1%;进口额为178.4亿元,同比增长50.1%。机电产品出口成为推动整体增长的重要动力,占出口总额的近七成,其中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和汽车的出口增长尤为显著,合计对安徽省对东盟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7%。这表明,安徽省在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为外贸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贸易伙伴方面,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是安徽省对东盟贸易的前三大市场,分别进出口194.5亿元、128.4亿元和9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16.6%和27.1%,合计占全省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68.3%。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新兴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分别进出口91.4亿元和4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39.4%。这些数据说明,安徽省在巩固传统优势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新的贸易渠道,推动贸易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从企业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在安徽省对东盟的进出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占比近五成。5月份,民营企业对东盟的进出口额为57亿元,同比增长18.3%,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10.2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则以77.8%的同比增长率,对整体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这反映出安徽省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既注重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也重视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在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上半年,安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已达2446.5万美元,东盟国家在安徽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一倍。这种双向投资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安徽省企业“走出去”,也为东盟国家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经贸合作。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RCEP的实施,为安徽省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有力支持。2025年一季度,安徽省对东盟的进出口额达到265.3亿元,同比增长23%,高于整体增速近10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态势表明,政策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为安徽省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安徽省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已跃居全省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安徽省在对外开放中的积极作为,也彰显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红利的释放和市场潜力的挖掘,安徽省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有望迈上更高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