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美国商务部将英特尔、三星中国和SK海力士三家在华半导体企业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授权名单,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被视为美国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的进一步升级,旨在限制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获取美国技术资源,强化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主导地位。
此前,美国已多次对华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2024年12月,拜登政府宣布对140家中国实体实施出口管制,涉及电子、通信、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136家为国内企业。此次美国商务部的最新举措,被视为对华“半导体打击”的延续,意在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业界人士指出,美国此举可能加速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的自主发展。一位业界人士表示,如果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向其他外国公司的出货受到阻碍,反而可能加速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发展。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可能对三星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营造成一定影响,相关企业股价出现波动。
中国商务部对此表示反对,强调中方坚决维护产业链稳定。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美国出于政治目的,试图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强化自身技术主导地位。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权益。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半导体产业已形成全球化协作格局,各国企业相互依存。美国此举不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也促使全球半导体企业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加强自主技术研发,推动建立公平的产业治理体系。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持续升级,不仅影响中国本土企业,也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如何在技术封锁与产业自主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