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一名女童因被蜜蜂蜇伤后30分钟不幸身亡的悲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该女童被蜇伤后,其母亲未选择3分钟可达的社区医院,而是驾车30分钟前往路程较远的大医院,最终因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导致孩子死亡。事件发生后,急诊医生高巍指出,女童出现皮疹、呼吸急促、脸部肿胀等过敏反应,若及时就近就医,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事件发生后,公众对“黄金急救期”的概念再次引发关注。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军指出,被蜂蜇后6小时内为“黄金急救期”,建议户外活动时避免靠近蜂巢、穿深色衣物,并及时清洗伤口、拔除蜇针。然而,该女童母亲的“舍近求远”行为,直接导致最佳抢救时间被延误,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2025年5月,一名4岁女童因被蜜蜂蜇伤后死亡,家属称其抢救无效,事件引发社会对户外安全和急救知识普及的呼吁。专家指出,过敏性休克可能在15分钟内发生,需立即停用过敏原、注射肾上腺素并吸氧。这些案例警示公众,户外活动时需提高警惕,发现蜂群应立即求助专业人士处理。
事件引发公众对“急救知识普及”的反思。有文章指出,若当时选择就近医院,孩子可能有九成存活可能。专家呼吁,公众应学习基础急救知识,如清洗伤口、识别过敏反应、及时就医等,以降低类似悲剧的发生率。
该事件再次强调,户外活动时需注意安全,避免靠近蜂巢、穿鲜艳衣物,发现蜂群应立即求助,切勿自行处理。同时,公众需提高对“黄金急救期”的认知,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就近就医,避免因“舍近求远”而延误救治。
女童的悲剧令人痛心,也敲响了社会对急救知识普及和户外安全的警钟。唯有通过教育、宣传和行动,才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