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上饶灵山景区投资1.27亿元,在大山之上安装了一条全长753.2米、可将游客运抵88层楼高的山顶的扶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项目旨在提升游客体验,改善景区交通条件,为游客提供“无痛爬山”的便捷方式。然而,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关于“是否值得如此高额投入”以及“是否破坏自然景观”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扶梯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类似项目在其他地区也有先例,如浙江神仙居景区的“山体电梯”项目,展示了此类工程的技术与旅游价值。然而,也有观点指出,此类项目需因地制宜,考虑生态影响与运营成本,避免盲目建设。
争议焦点在于,高额投入是否值得,以及是否可能破坏自然景观原貌。有评论指出,此类项目可能挤占公共财政资源,且对自然景观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此外,有观点认为,部分景区可能因“噱头”而忽视生态与文化价值,如江西铅山的资源开发问题所引发的反思。
总体而言,是否“行”或“不行”,需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影响、游客体验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未来,此类项目需更加注重科学规划与公众参与,以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