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新规,明确禁止公职人员从事六类违规副业,以维护公职人员队伍的廉洁性和公正性。这六类违规副业包括“挂证”取酬、借理财名义违规圈钱、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违规兼职、揽私活以及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这些行为不仅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还可能引发利益冲突,损害公职人员队伍的形象。
为确保公职人员行为的规范性,新规还明确了可以从事的合法副业,如体力劳动、投稿赚稿费、自媒体运营、专业技能服务、健身/培训教练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等,但需遵循特定条件和注意事项,如避免利益冲突、提前报备单位、确保不影响本职工作等。这些规定旨在引导公职人员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个人技能和资源。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要求公职人员提前报备副业,建议咨询人事部门,以确保副业不影响本职工作,避免因疲劳或时间冲突引发纪律问题。同时,时间管理也是确保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需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副业影响本职工作。
中纪委强调,公职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条例》等规定,不得从事与职权相关的营利活动,如管辖范围内企业兼职、经营个体户等。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对公职人员行为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公职人员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其行为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和公共利益。通过规范副业行为,可以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的责任感和廉洁意识,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中纪委发布的这一新规,不仅为公职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也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未来,随着相关规定的不断完善,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将进一步增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