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15岁女孩小琴(化名)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独自前往一家街边店铺,一次性在左耳上打了14个耳洞。据闵行区消保委接到家长投诉后调查,该女孩在7月初的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该女孩在打耳洞后耳朵出现红肿发炎症状,家长发现后情绪激动,继而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涉事商家承担相应责任。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审美观念、身体安全及商家责任的讨论。区消保委介入后指出,商家未核实消费者年龄和认知能力,服务流程存在瑕疵,最终商家退还费用并承诺规范经营。区消保委强调,涉及身体显著改变的服务需严格保护未成年人,经营者应落实年龄核验,明确告知风险,拒绝明显高风险服务。
该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审美观念和行为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引导,帮助孩子建立理性审美观,选择正规、安全的美容服务。
尽管打耳洞在部分人群中被视为一种时尚表达,但未成年人身体尚未发育完全,过度打孔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此外,类似“打耳洞”等行为也可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现象,进一步放大其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引导,避免盲目追求“另类”或“潮流”而忽视基本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