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位32岁的厨师在闷热的厨房中连续工作一整天后,因热射病导致多器官衰竭,命悬一线。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高温天气下健康风险的警钟。
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近期高温天气下,热射病患者接诊量显著增加。其中一名32岁的厨师小吕(化名)在闷热的厨房中工作一整天后,回家后出现头晕、乏力、体温飙升至38.7℃,随后意识模糊、皮肤滚烫,被紧急送医。经诊断,其已出现多器官衰竭,血液指标全线崩溃。
医生指出,热射病是高温环境下最危险的中暑类型,其核心体温可超过40℃,导致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并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小吕的案例中,其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未及时休息,且忽视了早期症状,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下,出汗异常(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危险信号。普通人每天出汗量在500-2000毫升之间,但若出现持续大汗、高热、烦渴等症状,需警惕热射病的发生。此外,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在高温下更需加强防护。
高温天气下,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及时降温,避免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
高温天气下,健康风险不容忽视。热射病虽非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公众应提高警惕,科学应对高温天气,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