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微软公司宣布其在红海的多条海底光缆因断裂导致数据传输严重延迟,影响其核心云服务Azure的稳定性。微软官方声明称,自2025年9月6日世界标准时间5:45(北京时间13:45)起,由于红海海底光缆多处断裂,中东往返亚洲或欧洲的数据传输将面临严重延迟。微软工程师正在紧急排查故障并尝试通过流量重定向和替代带宽方案缓解影响。
此次事件并非孤立事件。红海地区长期存在海底光缆被切断的历史。2024年3月,红海已有四条海底光缆被切断,导致亚欧间25%的数据流量中断,引发全球通信网络的连锁反应。尽管2024年事件的幕后黑手尚无定论,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如胡塞武装的介入)被普遍认为是潜在风险因素。
光缆修复工作面临多重挑战。修复团队需精准定位受损光缆位置,且修复周期通常以周计,受限于地缘政治敏感性及修复资源有限。此外,红海地区多次发生光缆故障,例如2024年2月的多条光缆受损事件,显示该区域通信脆弱性显著。
此次事件对微软Azure服务的影响尤为显著。作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平台,Azure为全球企业提供关键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光缆中断可能导致企业服务延迟、数据处理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关键业务连续性。微软已启动应急方案,但长期解决方案仍需依赖全球网络冗余和替代路径的建设。
从全球视角看,红海海底光缆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全球互联网的韧性。红海承载着全球约17%的互联网流量,其光缆中断可能引发全球通信网络的连锁反应。未来,如何在地缘政治紧张与技术脆弱性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全球通信安全的重要课题。
红海光缆危机再次凸显了全球通信网络的脆弱性。微软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海底光缆的脆弱性,也提醒各国和企业需加强网络冗余设计与地缘政治风险防范。未来,如何在技术进步与地缘政治之间实现平衡,将是全球通信安全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