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30日举行的彭博可持续商业峰会上,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司(Alphabet Inc.)的一位高管明确表示,亚洲是其业务脱碳过程中“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地区之一”。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谷歌在亚洲面临的能源困境,也揭示了整个亚洲地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的复杂性。
据谷歌亚太区清洁能源与电力部门主管乔治·福尔图纳托(Giorgio Fortunato)透露,尽管谷歌计划到2030年实现所有业务的净零排放,但亚洲的可再生能源供应不足,使得该公司难以获得足够的清洁电力。例如,在中国台湾省,由于可再生电力供应不足,谷歌很难满足其运营需求;而在日本,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型太阳能项目难以发展。福尔图纳托指出,地热技术在亚洲具有潜力,但需要一系列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来弥补发电缺口。
这一挑战不仅源于地理和资源限制,还与政策和市场环境密切相关。谷歌能源总监迈克尔·特雷尔(Michael Terrell)曾表示,实现全天候零碳电网的路径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亚洲这样的地区。此外,谷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凯特·布兰特(Kate Brandt)也强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推高能源需求,这使得科技公司的脱碳努力变得更加复杂。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其能源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根据BloombergNEF的报告,亚太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脱碳挑战,但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潜力。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低成本低碳解决方案,但要实现2050年的净零目标,需要加快部署速度,并依赖政府的坚定承诺和有利的监管环境。
与此同时,谷歌在亚洲的业务也并非完全依赖化石燃料。例如,谷歌在新加坡曾通过购买组屋屋顶的太阳能发电来减少碳足迹。然而,这种分散式能源解决方案在面对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需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此外,谷歌在亚洲的供应链也面临挑战,因为其供应商分布在多个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清洁能源采购机制往往不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并非唯一一家在亚洲面临脱碳挑战的科技公司。亚洲各国或地区也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例如,国立环境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通过实施十项行动,亚洲可以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69%。这些行动包括推广低碳交通、优化资源利用、发展绿色建筑等。然而,报告也指出,一旦高碳基础设施被锁定,减排将变得异常困难。
尽管挑战重重,谷歌仍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其203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该公司正在通过优化数据中心效率、签署清洁能源协议等方式努力减少排放。此外,谷歌还推出了600万美元的可持续发展种子基金,支持非营利组织在亚太地区推广绿色技术。
亚洲的脱碳之路并非易事,但谷歌的表态表明,即使在最具挑战性的地区,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政策、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亚洲的低碳转型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