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在公众舆论中掀起波澜。知名企业家罗永浩与西贝餐饮集团之间的交锋,成为近期舆论焦点。事件源于罗永浩对西贝预制菜的质疑,引发双方激烈回应,公众舆论也随之发酵。
事件起因可追溯至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其在西贝用餐时发现菜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并直言“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认为这是“高科技”。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关注,罗永浩进一步表示,希望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餐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随即回应,称西贝门店的招牌菜如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莜面为“现场手搓”,并强调“炒菜均为新鲜蔬菜现场炒制”。然而,罗永浩对此表示“我准备好了”,并称已准备好应对可能的法律行动。这一回应被网友解读为“以战代和”,双方互不相让。
舆论中,公众对预制菜的争议持续发酵。部分消费者表示担忧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预制菜”并非绝对负面,关键在于透明度与选择权。罗永浩还公开表示,希望购买或租用检测设备,以验证餐馆是否使用预制菜。
事件中,罗永浩的个人品牌与西贝的商业形象均受到关注。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论对公众舆论具有引导作用;而西贝作为餐饮企业,其食品安全与透明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双方的回应方式也反映出商业与公众舆论之间的张力。
此次争议不仅涉及食品安全与商业诚信,更折射出公众对透明度、知情权与市场监管的期待。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公众对预制菜的讨论可能进一步深化,推动相关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