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拥有47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企业——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771)因涉嫌连续八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并最终被认定存在信息披露虚假记载行为,多名高管及相关责任人被处罚款。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老字号企业在经营中的诚信缺失,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医药行业监管的广泛关注。
广誉远作为一家以龟龄集、定坤丹、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为核心产品的老牌中药企业,其产品曾一度被视为中医药行业的代表。然而,自2016年起,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导致财务数据严重失真。这一行为持续了八年之久,直到2023年上半年才被监管部门发现并立案调查。据中国证监会通报,广誉远的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巨大,且影响深远,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公信力造成了冲击。
在此次事件中,广誉远的前控股股东——西安东盛集团也未能逃脱责任。尽管东盛集团在2021年已退出广誉远的控制权,但其在广誉远上市期间的财务造假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广誉远的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山西省国资委。然而,东盛集团与广誉远之间尚未就业绩补偿金额达成一致,相关法律追偿程序可能即将启动。
除了广誉远的财务造假问题,近年来安宫牛黄丸市场也频现假冒、伪劣产品。2023年3月至6月,武某某等人利用雄黄、水牛角等原材料,假冒其他公司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并通过网络销售给下级代理,涉案销售金额达219余万元。2024年7月,法院一审判决武某某等6人因生产、销售假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到一年一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其余15人因生产假药罪或销售假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到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此外,2025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也通报了另一起涉及同仁堂“内鬼”的案件,四名员工非法生产、销售安宫牛黄丸,销售金额达80余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安宫牛黄丸作为传统中药中的重要品种,因其清热解毒、开窍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脑血栓等急症,因此价格昂贵,一颗售价高达700-800元,成为不法分子制假售假的重点目标。2023年8月,长沙市开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药房销售的“安宫牛黄丸”八盒,但未能提供任何进货凭证,最终被没收药品并罚款10000元。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反映出市场上对安宫牛黄丸的监管仍存在漏洞。
与此同时,广誉远的财务造假问题也引发了投资者的索赔行动。据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臧小丽透露,已有部分投资者就广誉远财务造假起诉索赔,目前已有不少案件提交法院,但尚未进入开庭审理阶段。随着案件的进一步推进,投资者有望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
从行业角度来看,安宫牛黄丸的市场乱象并非个例。早在2013年,河南省郸城县就曾发生一起假药案,李某等人花费6007.2元购置淀粉、盐酸黄连素等原料,制造假人工牛黄1165.85公斤,并通过正规医药经营单位将其倒卖至河北、山西、辽宁等多省,赚得20余万元,给国家造成损失300余万元。这一事件在当时轰动全国,成为继晋江假药案后又一重大假药案。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例如,同仁堂作为百年老字号,其安宫牛黄丸凭借国家非遗技艺和天然麝香、牛黄的使用资格,成为市场上的高端产品。然而,尽管同仁堂在品牌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其内部员工仍存在非法生产、销售安宫牛黄丸的行为,最终被法院依法惩处。
广誉远的八年财务造假事件不仅是一起企业内部的诚信危机,更是对整个中医药行业监管体系的警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和信息披露审查,确保市场公平透明。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因贪图便宜而购买假冒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