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这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年份,中国农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跃迁。从“田间”到“舌尖”,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从单一生产到全产业链协同,农业正以科技为引擎,开启绿色转型的新篇章。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关系到亿万消费者的健康与信任。
科技创新正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物流园区的屋顶光伏发电到冷链车厢的环境智能监测,从猪舍里的粪污循环到跨洋货轮的巨型风帆扬起,农业供应链企业通过应用能源管理、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推动供应链碳足迹“瘦身”。例如,麦当劳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顺新晖通过智慧物流体系建设,为供应链减碳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技术驱动的变革,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增强了农业产品的可追溯性与透明度。
与此同时,绿色农业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临泽县作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近年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扎实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安全。巴彦淖尔市则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引领,聚焦农业绿色发展,不断夯实“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守护好“舌尖”安全。这些地方的实践表明,绿色农业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市场和消费者共同的选择。
在智慧农业的推动下,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埇桥区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正以科技为笔,绘制出一幅农业现代化的新画卷。种粮大户李勇表示:“以前种地靠力气,现在靠脑子,这‘慧种地’的路,会越走越敞亮。” 智能农机轰鸣的田野、实验室里的基因编辑,都在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创新也在助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温州等地的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中心,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浦发银行早在2014年就率先发布《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农业融资难题,也为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标准化和数字化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聊城通过建立农业品牌保护体系、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以及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可控。江苏洋河酒厂则通过建立原粮基地,采用“公司+基地”管理模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提升原粮品质。这些实践表明,标准化和数字化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从田间到舌尖的绿色跃迁,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理念的转变。清华大学作为高校代表,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绿色食品采购基地,从长白山、呼玛等地采购鸡蛋、黑木耳等食材,确保学生餐桌上的安全。这种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全社会对“舌尖上的安全”的共同期待。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安徽省皖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表示,绿色食品产业的聚变升级需要全链发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黑龙江等地则提出“绿色厨房”理念,将农业发展与食品安全紧密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从田间到舌尖的绿色跃迁,是一场关乎农业现代化、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变革。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金融支持和标准化管理,农业产业链正在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和政策的持续推动,农业将更加智慧、绿色、高效,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食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