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产经生活 > 健康生活 >

警惕中介诱导“用银行贷款还网贷”陷阱:专家提醒理性借贷,避免陷入更深债务危机

2025-02-20 12:18 来源:中视财经网T|T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贷。然而,网贷的高利率和复杂的还款方式让许多人陷入困境。一些不法中介趁机鼓吹“用银行贷款还网贷”,声称可以降低利息、延长还款期限,甚至帮助“优化信用记录”。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方法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近日,多家银行和监管部门纷纷发出警示,提醒公众警惕这种诱导行为,避免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一、中介诱导“借新还旧”背后的真相

  根据调查,一些不法中介通过虚假宣传和高额回报的承诺,诱导借款人申请银行贷款来偿还网贷。这些中介通常会收取高额的垫资费和中介费,甚至在贷款成功后仍要求借款人支付额外的费用。例如,有借款人因听信中介的广告获得贷款后,不仅未能减轻负担,反而被收取了16120元的中介费,最终不得不自行承担全部还款本金和利息。

  二、银行贷款与网贷的利率对比

  银行贷款的利率通常较低,年化利率在4%左右,而网贷的利率则高达18%甚至更高。理论上,用银行贷款替换网贷可以节省大量利息支出。然而,实际操作中,银行贷款的申请条件较为严格,需要借款人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负债累累、征信较差的借款人来说,申请银行贷款并不现实。

  三、中介诱导的法律风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供高息过桥垫资的行为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律师指出,如果中介教唆借款人通过高息过桥垫资来偿还网贷,不仅违反了金融管理规定,还可能构成诈骗罪。此外,借款人如果因此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财产查封的风险。

  四、银行与中介的“撇清关系”

  为了防范风险,多家银行已明确声明与贷款中介保持距离,并提醒客户警惕不法中介的诱导行为。例如,某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提示,称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合作,并警告客户不要轻信所谓的“内部渠道”。监管部门也密集提示,要求银行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被不法中介利用。

  五、专家建议:理性借贷,避免过度负债

  专家建议,借款人应理性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避免过度负债。如果确实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偿还网贷,应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被高额费用和复杂流程所困扰。同时,借款人应尽量减少网贷数量,合理规划财务支出,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六、案例分析:成功案例与失败教训

  一些成功案例显示,通过合理规划和选择合适的贷款方式,借款人确实可以减轻还款压力。例如,一位96年出生的上班族通过银行信用贷款置换掉了28笔网贷,最终获批10万元贷款,计划在2-3年内还清。然而,也有不少失败案例,借款人因轻信中介的虚假宣传,最终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七、如何识别不法中介?

  识别不法中介的关键在于查看其资质和宣传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正规中介应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在宣传中明确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借款人应避免轻信那些承诺“百分百成功”或“无需抵押”的中介广告。

  八、总结:理性借贷,远离陷阱

  “用银行贷款还网贷”看似是一种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借款人应保持理性,避免轻信不法中介的虚假宣传。同时,银行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打击不法中介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财务自由。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