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1%,标志着经济运行中通胀压力持续缓解,消费市场趋于稳定。这一数据不仅低于2024年同期的0.2%涨幅,也反映出当前经济复苏的“温和”特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核心CPI同比上涨0.7%,非食品价格温和上行,食品价格则因季节性因素波动较小。
从环比来看,6月CPI环比上涨0.1%,与上月持平,但较2024年同期的0.2%有所回落。这一趋势背后,能源价格的回暖成为关键因素。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汽油价格环比上涨0.4%,带动能源价格环比上涨0.1%,而此前能源价格曾因成本下降而承压。此外,服务价格稳中有升,毕业季房屋租赁需求增加推动房租价格上涨0.1%,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也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6月CPI同比涨幅低于2024年同期,反映出国内需求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1%,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工业品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尽管如此,核心CPI的持续回升(同比上涨0.7%)表明消费动能正在逐步增强,尤其是服务消费和非必需消费品的支出增长。
在政策层面,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已初见成效。6月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1%,与2024年同期相比,通胀压力明显减轻。这一变化可能与政府推动的结构性改革和货币政策宽松有关,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基建投资等措施,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然而,经济复苏仍面临挑战。6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工业品价格持续承压,反映出制造业复苏仍需时间。同时,交通通信、衣着等商品价格环比下降,显示部分行业仍处于调整期。专家分析认为,当前CPI和PPI的“剪刀差”(CPI高于PPI)可能预示着未来通胀压力将逐步传导至工业领域,但短期内仍需关注能源价格波动对整体通胀的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政策的持续发力,2025年下半年CPI有望保持温和上涨趋势。国家统计局预测,全年CPI平均涨幅将在2.5%左右,高于2023年的平均水平。这一预期既为消费者提供了稳定的物价环境,也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0.1%,标志着中国经济在温和复苏中迈出了关键一步。尽管通胀压力仍存,但核心CPI的回升和服务价格的上涨,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政策制定者需在稳增长与防通胀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