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对洛杉矶港等主要港口造成了显著冲击,导致货物吞吐量大幅下降,供应链和劳动力市场受到严重波及。洛杉矶港作为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其货物吞吐量在关税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明显下滑。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基指出,由于关税政策的影响,预计5月份的货物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35%,已有80多艘计划抵达的船只被取消,这不仅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还对港口周边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冲击。
关税政策还导致零部件供应短缺问题加剧。例如,美国产起动机因延期交货而被迫使用价格更高的中国制造替代品,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一些零售商甚至暂停了部分中国商品的发货,以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洛杉矶港的码头工人和货车司机也面临生计危机,许多司机表示他们可能面临生意减少甚至破产的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其他港口也受到类似冲击。穆迪评级机构下调了美国港口的展望,认为关税政策将导致集装箱量吞吐量急剧下降,对港口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长滩港首席执行官马里奥·科尔德罗警告称,如果关税政策继续实施,2025年下半年该港口的吞吐量可能减少20%,并引发失业率上升和消费者支出减少的问题。
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制造业,但这一举措却适得其反。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使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便美国试图推动“制造业回流”,但许多行业专家认为,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山姆·博伊德指出,“制造业回流”的概念听起来美好,但实际操作中却充满挑战。
关税政策还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混乱。美国进口商为了规避关税成本,提前囤货导致港口货运量激增,但这也带来了物流混乱、运费波动等问题。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反复无常,使得业内普遍感到不安。此外,美国对中国制造的起重机加征关税引发了港口业的强烈反对。
面对这些挑战,美国港口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穆迪评级机构的研究显示,美国港口的集装箱量吞吐量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急剧下降,这将对当地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也将承担更高的商品价格。洛杉矶港的零售商警告称,关税政策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选择减少。
美国关税政策不仅未能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反而对港口运营、供应链稳定性和消费者利益造成了广泛损害。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难以被取代,而美国制造业的复苏之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这一系列问题凸显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