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财经网 | 手机站 | 新闻 | 深度 | 调查 | 公司 | 股市 | 评论 | 人物 | 投资 | 财富 | 消费 | 理财 | 质量 | 观察 | 警示 | 商业 | 环保 | 文化 | 媒体 | 关注

中视财经 > 财经观察 > 商学院 >

富曼欧潘福平:用区块链技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2018-06-20 11:08 来源:中视财经网T|T

  2008年11月1日,一位化名中本聪的神秘人士在互联网上一个讨论信息加密的邮件组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勾画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 彼时,美国的金融市场在次贷危机中一路崩塌。为了挽救那些大而不倒的银行,美联储开启了“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在随后不到一年时间里,美元指数从最高时的89.6跌落到74.8。美元的声誉再度受损。

  没有人会想到中本聪的这篇文章蕴涵着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区块链。实际上,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十几年,但却是中本聪第一次将其运用到了金融领域,并且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在过去的十年里,一枚比特币从不到1美分的价格飙升到最高两万多美元,震惊的不但是那些跟风炒作的投机分子,也包括全世界央行的行长们。事实上,比特币的诞生和成长向全球的货币体系提出了挑战:以法币为核心的“信用货币”的是否已经走向历史的终点?

  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全球性的信用货币时代迄今也不过四十几年。在此之前的几百年到一千多年间,黄金和白银充当了货币的角色。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综合实力傲视全球,取代了老牌的大英帝国成为全球霸主。美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球的结算货币。美元以黄金作为其信用的背书,持有1美元就相当于持有35盎司黄金。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和储藏货币,它的需求随全球贸易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如果美元要满足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角色,美国必须是一个贸易逆差国,这样美元才能流通到全世界,供所有人使用。但是,如果美国长期是一个贸易逆差国,则美国不可能有足够的钱去购买黄金,支持美元的发行。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最终,这种以黄金为背书的美元体系崩塌了。

  然而,尽管美元最终与黄金脱钩,但美元的使用依然继续扩张。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元与石油形成了一种“软挂钩”,即美国与欧佩克进行多次磋商,达成了只以美元进行原油贸易的协定。也就是说,美元成了国际原油计价和结算的货币,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市场对美元的支付需求,从而使得美国的名义汇率上升。有了原油做支撑,美元的霸权如日中天。

  尽管全世界都对美元独大的全球货币体系心存不满,但事实上却难以有效地撼动或者弱化美元的地位。欧元的诞生曾经被寄予厚望,但将近二十年的实践表明,欧元区的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欧元挑战美元的地位几无可能。中国几年前曾经倡导“超主权货币”,试图以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SDR)的方式来改变美元独大的格局,可以看着是一种很美好的设想,但却不具有操作性。

  人民币自从2015年11月31日被接纳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的SDR以来,其国际化进程骤然提速。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是取代美元,而是让全球的货币体系更加多元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美元独大”的弊端。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现阶段人民币的国际贸易结算量和交易总量在全球还占不到2%的份额,与中国GDP占全球经济的15%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17%的整体经济体量是严重不匹配。中国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以金融强国的姿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经之路。

  然而,就在中国积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际,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兴起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全球范围内的法币竞争可能会演变成数字货币的竞争。美国作为比特币、以太坊等创始币的发源地,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市场监管方面都走在了我国的前面。全球的数字货币,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其价值锚定在美元上。美元成了数字货币的计价器,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与数字货币进行通兑的法币。美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入比特币期货交易,美国洲际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备上线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如果说,过去的几十年美元分别以黄金、石油为武器雄霸全球的话,在未来,美元很可能以数字货币为依托,更加强化其全球领导地位。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平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tousu#ccepi.cn(请将#换成@)
京ICP备05004402号-7